線上報名
官方信箱
【競賽主題】
聯合國於 2015 年通過 2030 永續發展議程,提出 17 項全球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希冀全球共同實現持久、包容和永續的世界。本次競賽以「更好的明天」為主題,基於人文精神的思維與科技原理的應用,探索社會、教育、經濟、環境等永續發展議題,發想具體可實踐之提案。可參考以下相關議題:
【競賽消息】
【競賽辦法】
【附件下載】
【當屆精彩照片】
【競賽消息】
【競賽辦法】
【附件下載】
【當屆精彩照片】
【競賽消息】
【競賽辦法】
【附件下載】
【當屆精彩照片】
1.逢甲大學在學學生。
2.參賽團隊由3人以上組成,每隊需設隊長 1 人。
3.每隊應設有指導老師。
🌟 能跨領域組成團隊為佳。
即日起至114年4月25日(星期五)24點截止。
以隊為單位,由隊長於報名期間內完成以下步驟:
1.參賽報名表:採線上報名方式,網址:請按我前往。
2.作品企劃書暨影片:請於填寫線上報名表單時繳交檔案。(格式如附件一,請轉成PDF檔)*** 檔名請修改 :隊伍名稱 _ 作品名稱 。
1.優化作品創意思考工作坊:114年5月23日*。
2.公布決賽入選作品: 114年5月26日。
3.決賽:114年6月18日於逢甲大學人言大樓舉辦,競賽結束後現場頒獎。
本競賽分初賽、決賽兩階段評審,通過初賽書面評審之入選團隊,應參與創意思考工作坊及決賽,決賽需現場展示,並接受評審問答。
註1:依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得獎人應填寫相關資料及收據方可領獎。
註2:鼓勵所有團隊報名參加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
🌟「智在家鄉」鼓勵同學以「台灣368個鄉鎮市區」為關注的對象,希望藉科技力量及創新經驗與在地生活貼近,一起從「為家鄉做一件事」開始,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改善人類生活的動機,利人利己,成就EverydayGenius,創造無限可能。詳情可上「智在家鄉」競賽官網:https://geniusforhome.mediatek.com/
註3:錄取之名額視實際比賽之成績表現加以調整,必要時得從缺或增加。
1.本競賽可利用影片呈現設計理念,若完成實作作品的團隊將有額外加分。
2.「優化作品創意思考工作坊」為114年5月23日*舉辦,報名團隊至少需派1名成員參加,使參賽作品更加完整。
3本競賽為逢甲大學「校內競賽」,鼓勵同學優化既有課程的成果或期末報告參賽,並精進作品後,參與校外大型競賽。參賽作品之著作財產權屬於參賽團隊所有。
1.企劃書不得變更參賽人員及作品名稱。
2.參賽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參賽及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金、獎狀等。如造成第三者權益損失,參賽者須自行負擔法律責任:
(1)不符合本競賽之參賽資格。
(2)參賽作品曾以任何形式公開販售或上架。
(3)獲得國內外其他同質競賽獎項。
(4)參賽作品有抄襲、仿冒,或經人檢舉告發由他人代勞有具體事實者。
(5)參賽所提報之各項資料有虛偽不實者。
(6)參賽期間曾有影響其他參賽者造成競賽不公之行為。
3.參賽者多於一人時,智慧財產權之歸屬與分配,由參賽團隊自行決定。
4.參賽團隊同意無償授權主辦單位使用其製作成品過程之相關素材資料,進行宣傳、推廣等非商業用途,且競賽結束後主辦單位仍得不限時間、次數、方式使用於上述用途。
5.凡送件參賽者,即視為同意遵守本競賽之各項規定及評選委員會所決議之各項規則與評選結果,主辦單位保有對競賽辦法規定解釋、變更、修改、調整及終止等相關權利。
6.活動事項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亦保有補充、修改等相關權利,有權以公告方式修改之,並以最新公告為準,不另行通知。
「更好的明天」—2025逢甲大學人文與科技跨域創新實踐競賽決賽
「更好的明天」—2025逢甲大學人文與科技跨域創新實踐競賽決賽
今年決賽現場於6月18日在人言大樓B1分鹿演座及風之廊舉行,延續實體策展形式,讓參賽團隊以海報展示、模型呈現、APP模擬、數據視覺化及現場問答等方式,展現其創新構想與執行成果。透過與評審的實際互動交流,學生不僅展現出跨領域合作的能力,更累積寶貴的實戰經驗與提案溝通能力,呈現競賽「從觀察到實踐」的核心精神。
(上)逢甲大學王葳校長
(下)通識教育中心何寄澎主任
跨域專家共聚決賽現場,點燃學生創意實踐力!
跨域專家共聚決賽現場,點燃學生創意實踐力!
邀請本校多位來自不同院系的專業教師擔任評審,分別為工程與科學學院的蕭堯仁老師、建築專業學院的謝銘峯老師、商學院的吳如娟老師及張秀樺老師、創能學院的梁辰睿老師。五位老師依據自身專業領域,為各入圍作品提供具體、務實的建議,從內容完整性、社會關懷視角、科技應用創新性等層面進行多元評比與深度對話。
🏆 恭喜獲獎團隊——展現人文關懷與科技創新並重的實踐行動
🏆 恭喜獲獎團隊——展現人文關懷與科技創新並重的實踐行動
今年競賽共有來自全校各學院的59組團隊報名參與,最終選出20組入圍決賽,並評選出9組獲獎團隊,涵蓋多元議題與技術應用。獲獎作品包括:
🔹 特等獎|智光農村:「幫晚歸的水水照亮那條回家的路」運用微型水力發電技術,於農村灌溉水渠旁安裝照明系統,為晚歸農民提供夜間安全照明,回應地方實際需求,實踐永續能源與社區照顧。
🔹 一等獎|焱燚消防隊:「火盾智控」開發結合AI影像辨識與環境感測的即時野火預警系統,具備實際應用潛力,未來可拓展至都市防災系統,目前已初步上網運作。
🔹 二等獎|Hearo:「冒險叢聲」透過視覺化輔導與聽覺化檢測介面,協助聽障學童提升語言學習能力,減少其在學習歷程中的障礙與焦慮。
🔹 三等獎|柑謝柿你:「集吉屋 G-HOUSE APP」導入視覺化碳足跡量化系統,讓社區居民能從日常行為中了解自身碳排量,提升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參與意識。
🔹 評審特別獎:
Fenchia Five「今天,我們種下明天。Together, we plant tomorrow.」三顆蛋「Re-Tire Pavilion - Recycled Tire Aggregate for Eco-Construction」
🔹 最佳人氣獎:JMBS—VIZO Pro
🔹 大數據特別獎:
ReCogniVerse Team「ReCogniVerse: MR×AI 認知訓練及分析系統」
The Droplet Thinkers「滴水有價」
CDIO精神綻放創新力:從觀察到實踐,作品落地發光!
CDIO精神綻放創新力:從觀察到實踐,作品落地發光!
評審團一致認為,本次參賽作品整體水平較去年顯著提升,作品內涵更為完整精緻,並高度肯定參賽團隊展現「以人為本、關懷社會」的初心,能運用科技解決實際社會問題。評審團建議各團隊提升領域知識、創新性及科技應用,未來能在校外競賽中獲得殊榮,也期待明年的競賽有更嶄新的成果。
優化作品創意思考工作坊
優化作品創意思考工作坊
講師|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助理教授 宋世祥 老師
特邀來自國立中山大學的宋世祥老師,擁有豐富的跨域實作經驗與創意思考專長,此次特別蒞臨擔任競賽工作坊講師,為本次活動量身設計全新課程內容,協助同學將作品打磨得更精準、更具亮點,也更具說服力。
不論是正投入決賽準備,或計畫參與校外【智在家鄉-聯發科技數位創新競賽】,皆可透過本次工作坊,重新思考提案架構,深化問題意識,並強化表達邏輯與溝通能力,為作品增添關鍵的一筆,也為邁向獲獎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 從創意中對話,在觀點中前進
🔍 從創意中對話,在觀點中前進
🔸 各組透過深入討論,拆解原有架構,重新思考作品的方向與表現形式。過程中將提出優化構想,並以視覺化方式具體呈現,讓創意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可見、可行的行動方案。
🔸 觀摩他組的提案邏輯與切角,能激發新的思考層次。從差異中學習,從共鳴中提煉,逐步拓展思維邊界。透過集體討論與公開展示,不只強化團隊合作與溝通表達,更提升面對問題時的創造力與解決力。
主辦:通識教育中心
協辦:教育部第三期教育大數據微學程計畫(創能學院)、教育部數位人文跨域人才智慧領航計畫(人文社會學院)
通識教育中心林依瑩助理,分機2142。